空位上的手印-施晴云-國際認證泌乳顧問/ 物理治療師
空位上的手印-懷孕時被確診乳癌

這是讓我印象最深刻的一位媽媽。她在懷孕時被確診乳癌,孕期就接受了單側乳房切除手術。 這位媽媽的哺乳意願很強,她與醫師協商後,決定產後母乳哺餵一個月再離乳,並開始接受化療。就這樣,媽媽在產後第一時間就努力地嘗試親餵,也非常珍惜那一個月與寶寶親密無間的哺乳互動。
過了一段時間,她來找我,告訴我她懷了第二胎,並打算繼續哺餵母乳…
直到現在,我會不時想起她,腦海中浮現出一幅溫馨的畫面:二寶吸著媽媽單側的乳房,一手或是輕靠在媽媽另一側乳房的位置上,或是輕柔撫觸那道長過他手掌的疤痕,像是在撫慰媽媽的心。
「可惡,我一定能找到適合我的領域!」

從醫學大學畢業,我便投身於我熱愛的運動傷害物理治療。沒過多久,我發現,隔壁男同事可以輕而易舉用二根手指做到的關節鬆動或轉位,我卻要花上洪荒之力,甚至全身的重量壓上去才能達到效果。我照著鏡子,看著來找我治療的運動員,他健碩身型的背後,是顯得格外嬌小的自己。
我當時的想法是:可惡,我一定能找到適合我的領域!

畢業2年後,機緣巧合下,我進入月子中心接觸哺乳家庭,用我擅長的物理治療手法做乳房按摩,疏通乳腺協助媽媽們泌乳。恰好這時,我迎來了我的大女兒。當時,自認為有泌乳照護經驗,自己哺餵母乳當然水到渠成,便大膽地向護理師提出親子同室。結果,和其他新手媽媽一樣,頭幾天把自己搞得疲憊不堪。「我的奶出不來!」我急得哭出聲來。這時老公急中生智,說道:「你不是會手擠奶嗎」?「哦~對吼~」我竟然狼狽到忘記自己會「用手擠奶」這件事。頓時醒悟後,我便收拾心情開始用心擠奶。逐漸地,我掌握到了自己擠奶的節奏,腫脹的乳房漸漸變得沒那麼緊繃,奶水也越滴越多。
到弟弟出生的時候(4年後),我已成為泌乳顧問,哺育技巧早已內化,親餵弟弟變得駕輕就熟。連用奶瓶餵大了3個孫的阿嬤(我母親),體會到親餵的好處後就再也回不去了。幫我帶弟弟時,直呼省心:「阿弟弟餓了,就放她媽媽身上吸一吸,就睡著了…」
乳癌復健X泌乳顧問
2015年,密友告訴我她罹患乳癌。震驚之餘,我很想為她做些什麼。恰好近年參與了國健署與學會舉辦的「癌症術後復健人員計畫」,我就開始專攻乳癌術後復健和泌乳諮詢。 自此,我便走上了「全方位乳房照護」的道路。
我,找到了適合自己的領域。